close
昨天收到五專同學轉寄的一封信,我這個人很不喜歡一封mail轉來轉去,轉來轉去的結果要不就是造成一堆已經看過的垃圾信件,要不就是廣告信業者抓到機會蒐集mail address,狂發廣告信。
基於保護自己也保護我的朋友的立場,除非看到非常值得轉寄的信件,我才會謹慎處理一下轉寄給大家。昨天收到的這封mail,是出自張曼娟手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卻道出母女、婆媳的關係,大家先看了再說吧!


《女兒的流域》 張曼娟
我的同學生了一個女兒,我從大陸回來聽見她的留言, 但是,她沒留下搬了新家的電話。於是,我打電話給同學的母親:
「葛媽媽,聽說琪琪生了一個女兒。恭喜啊!」
「謝謝妳。小女兒好可愛啊,就像琪琪一樣...」

我透過話筒可以聽出葛媽媽忍不住的喜悅,笑意從心底泛起來。
「我就跟琪琪說,世界上沒什麼事比有一個女兒更幸福的了。」 葛媽媽仍自顧地說著。

我去琪琪家看她和新生兒,她的婆婆和母親輪流照顧她坐月子,那天正好是婆婆在她家裡。
「周媽媽,恭喜啊。」我說。 她婆婆淡淡笑了笑,沒說什麼。
後來,我單獨從房裡出來,想上廁所,她婆婆拉我到一旁: 「妳跟琪琪是好朋友,一定要勸勸她,她說她不想生了。
如果是兒子,我也沒有話說,現在是女兒咧,怎麼可以不生?」
「周媽媽,其實女兒、兒子不都一樣嗎?何必一定要生兒子?」
她婆婆不以為然: 「兒子和女兒怎麼會一樣?我那些女兒都不聽我的,還好兒子還算懂事,要不然我老來要靠誰?」
我把婆婆的話對琪琪說了,她嘆了口氣:「怪不得她,她和女兒處得不太好。」

琪琪的婆婆是個慣於當家做主的女人,她總是把自己做女兒時候恪守的規範,拿出來要求女兒,母女關係弄得很緊張。
等女兒們嫁了以後,做母親的仍時時干涉,或者嚴厲的批評,問題是女兒們對母親的婚姻與處世態度,一向也不太欣賞。

琪琪的母親就很不一樣了, 她是個帶幾分孩子氣的女人,對新鮮事物總抱著好奇心。母女二人常常約了看電影、逛書展,琪琪結婚以後,母女倆還約著喝下午茶或者出國旅行。
琪琪從小交了朋友便會帶回家,母親為她的朋友們做紅豆冰棒,琪琪的朋友差不多都變成媽媽的朋友,有時候打電話找不到琪琪,也能和她媽媽聊個半天。琪琪的媽媽熱情真誠,關心別人,從不倚老賣老。

記得琪琪的父親爆出外遇那年,我們大學剛剛畢業,琪琪取消了要和我們去環島旅行的計劃,消失了一個月。後來,我們才知道,她陪著母親去日本旅行,那是母親一生最想望而始終沒能履踐的一場約會。
「我只想讓她知道,即使沒有婚姻,沒有丈夫,她還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琪琪是這麼說的。
琪琪的父親與母親分開了,琪琪的母親告訴我們,這一路是琪琪陪著她走過來的:「從來沒想過,這一生我最好的朋友,竟然是我的女兒。」
我一直覺得琪琪的母親是個有智慧的女人,她明白女兒的生命更新,感受更敏銳,心靈更有力量,於是,她向女兒伸出手,引領自己渡過低潮與黑暗。 琪琪的婆婆從沒有這樣的美好經驗,因此,她以為女兒是無用的。

女兒並不是潺潺流去的河,其實,每一個女兒都可能是一片遼闊平緩而肥沃的流域,孕育著自己的兒女,也潤澤著父母親人。

-------

我想起兩個朋友,也想到自己和我媽的關係。這兩個朋友在某種程度上有一樣的特質,他們的媽媽對於他們都有著一定程度的期望,也許是在兩性的關係上,也許是在其他的方面,但是可以看的出來在女兒們沉重的壓力背後,背負的是媽媽們年輕時候的某些期待或是無法完成的夢想。
這樣好不好呢?我無法評論。只是我看到這兩個朋友總是為了媽媽的批評與不可置否感到無限的悵然與失落,同樣身為女人,「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
我媽沒這麼極端,她總是樂天知命,與我的朋友也是可以聊上個一陣子,可是當她與到難題時,可能是基於某種的堅持或是根深蒂固的想法,認為我們這些孩子是無法幫上忙的。
說我不知情或不懂嗎?我是知情,也是懂的。經過幾年社會的歷練,就算不能完全理解或是提出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可是還是可以稍微體會,只是做媽媽的不說,我也不敢多問。
看了這篇文章感觸還蠻深的,我也要特別的為我這兩位朋友祈禱,希望他們和他們的媽媽都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