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記得我念國中那一年,教育部推出了自願升學方案,我念的那一屆全面開辦,基本上全數學生都是免試升學,學業成績統計至三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段考(約是5月初左右),但也可以在三年級的時候放棄自願升學選擇參加聯考。記得,這個方案目的是要減輕升學壓力。

計算成績的方式是每次段考的平均,90分以上是5點,80分以上4點,依此類推,然後做最後加總,印象中三年級成績有加權(記不太清楚了)。所以變成,每一次的段考成績都非常重要,可是每次考完就可以把那些東西都忘掉,因為再也不會用到了。

有一回,我記得是二年級的某次段考,不知為何那次狀況不好我考的奇差無比,被導師叫去辦公室打了好幾下的手心,熱熱辣辣的,我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完全無法挽回那次段考的記點。

好不容易熬到三下第二次段考考完,全班(應該說全三年級)放大假,每天都帶漫畫書、VCD去學校看,而班上那5個左右準備拚聯考的同學因為還要上課(第二次段考後的課程),全部坐到第一排,聽老師講課(他們不能去圖書館念書,因為課還沒上完)自願升學的同學坐到後面,上課的時候全班亂哄哄的,紙條滿天飛,老師怎麼制止也沒有用。

前幾天,一個朋友貼了一篇文章(新聞?)給我看。【一個教室兩個世界 國三學習亂糟糟 節錄部分】

目前國三教室內,有著需求完全不同的兩批學生:1/3無心於國中學習,想要玩樂放鬆;2/3需要專心拼基測。一個教室兩個世界的情況天天都在上演;即使學校違反規定,偷偷將這兩群學生分組上課,但是這兩種學生需求仍沒被照顧到。

北部某國三教室內,35個學生有11人已有高中可念,其中有10個人在發呆,他們已經發了一個月的呆了,學生和老師都不知道剩下的半個月要如何度過。

有學校將要考試的學生抽離到圖書館自修,剩下的學生留在原教室,但是圖書館有冷氣,原教室沒有,還被媒體爆料學校厚待成績好的學生。南北都有學校因此上新聞。

 

真的完全勾起我國中的回憶。真的就是當年國三生活的翻版,一模一樣。時至今日,都已經過了17個年頭,還是這樣。

教育部僵化(又不能變通)的政策,對於這兩種學生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想學習的學生不能好好念書,老公有說怎麼不直接請假(不能去圖書館念就直接請假在家念啊),我說,因為第二次段考後面的課還沒有上完啊,有些東西可以自己念,有些還是要老師教,但是又不能把要聯考的集中起來教學,只好全班一起上課。老公問說,那那些要考試的同學怎麼辦?我回答,只有體育、工藝、家政、軍訓那種課才能去圖書館念書,自願升學的學生去視聽教室看電影,其他學科時間就大雜燴一起上,影響就影響了,不然怎麼辦呢,因為是教育部的規定啊,學校就算想幫忙這些想念書的學生也無力是從,只能遵命,不然會被爆料申訴,沒人希望如此吧

兩派學生都沒好處。現在我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會搖頭。辛苦那些準備考試的同學了。

就在試辦我們那一屆後,馬上又改回原本的聯招考試。

 

12年國教要上路了,10幾年後的現在我已經是個媽媽,我的孩子未來會隨著國內教育的政策學習,現在我還可以用家庭教育來教育她(和安慰自己),但未來呢?不論未來我的孩子興趣在哪裡、個性怎麼樣,就算我可以支持她走她自己想走的路,我有沒有足夠的資源(不論是經濟、人脈、或是相關教育資源)可使用呢?或是我只能跟環境妥協(就像那些目前在準備基測的學生卻沒有適當念書環境)?

也許,教育政策就是改改改,也許等女兒學齡時政策又不一樣,但我就是那種會先擔心的媽媽,我沒有辦法豁達的想說,未來自有出路,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教育政策的白老鼠,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可能我自己在教育體制上班吧,也看多了中心裡面來談沒有學習成就感的小孩、扭曲的教育體系和政策、一般社會觀感、父母的期待、孩子的需要,我只能說,這龐大的共犯結構真的是讓人很無力啊!

 

(好沒有結構性的文章,不過我也只是想抒發一下我的無奈罷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12年國教 教育 教改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rty 的頭像
    forty

    Forty's world-藍色。格子。其他空白

    fo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